MDL | MFCD00006966 |
---|---|
InChIKey | LUMLZKVIXLWTCI-IHWYPQMZSA-N |
Inchi | 1S/C4H2Cl2O3/c5-2(1-7)3(6)4(8)9/h1H,(H,8,9)/b3-2- |
SMILES | C(/Cl)(\C(=O)O)=C(/Cl)\C=O |
BRN | 1705641 |
LogP | 0.95910 |
---|---|
PSA | 54.37000 |
Merck | 6297 |
折射率 | 1.4730 (estimate) |
水溶性 | 溶于热水 |
沸点 | 238.75°C (rough estimate) |
熔点 | 124.0 to 128.0 deg-C |
闪点 | 华氏:212 °F 摄氏:100 °C |
溶解度 | 27g/l |
颜色与性状 | 白色结晶或淡黄色粉末,具有刺激性气味。[1] |
PH值 | 2.4 (27g/l, H2O, 20℃)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热水、热苯、乙醇。[5] |
密度 | 1.85 |
精确分子量 | 167.93800 |
---|---|
氢键供体数量 | 1 |
氢键受体数量 | 3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2 |
同位素质量 | 167.9380993g/mol |
重原子数量 | 9 |
复杂度 | 173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1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1.2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54.4 |
EINECS | 201-752-4 |
---|
海关编码 | 29183000 |
---|---|
海关数据 |
中国海关编码:29183000 |
PubChemId | 87572521 |
---|
Reaxys RN | 1705641 |
---|---|
Beilstein | 3,727 |
产品名称: 粘氯酸 | 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
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 | 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 |
版本: 1.0 |
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急性经口毒性 类别 3
急性经皮肤毒性 类别 3
皮肤腐蚀 / 刺激 类别 1A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1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 水或吸烟。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301+P310 如误吞咽: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 P330 漱口。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 用水充分清洗。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 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 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 用。
—— P304+P340 如误吸入: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 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组分 | 浓度或浓度范围(质量分数,%) | CAS No. |
---|---|---|
Mucochloric acid | 100% | 87-56-9 |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产生有害的一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具有腐蚀性
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保持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组分名称 | CAS | 标准来源 | 限值 | 备注 |
---|---|---|---|---|
Mucochloric acid | 87-56-9 | GBZ 2.1——2007 |
MAC: PC-TWA: PC-STEL: |
无资料
GBZ/T 160.1 ~ GBZ/T 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 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粉末 |
气味: 无资料 |
pH值: 无资料 |
熔点/凝固点(°C): 125-128 °C(lit.) |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C): 271ºC at 760 mmHg |
自燃温度(°C): 无资料 |
闪点(°C): -2°C(lit.) |
分解温度(°C): 无资料 |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无资料 |
蒸发速率[乙酸(正)丁酯以1计]: 无资料 |
饱合蒸气压(kPa): 无资料 |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资料 |
相对密度(水以1计): 1.85 |
蒸气密度(空气以1计): 无资料 |
气味阈值(mg/m³): 无资料 |
n-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 无资料 |
溶解性: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醚,不溶于苯、乙醇 |
黏度: 无资料 |
经口: LD50 Mouse oral 84 mg/kg
吸入: LC50 Rat inhalation >5.1 mg/L/4 hr
经皮: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无资料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无资料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无资料
对微生物的毒性: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 弃处置本品。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相应的规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未列入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2015): 列入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 未列入
首批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 未列入
麻醉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
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3): 列入
本版为第1.0版,按照GB/T 16483-2008、GB/T 17519-2013、GB 30000系列分类标准编制。
【1】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网址:http://www.ilo.org/dyn/icsc/showcard.home。
【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网址:http://www.iarc.fr/。
【3】OECD 全球化学品信息平台,网址:http://www.echemportal.org/echemportal/index?pageID=0&request_locale=en。
【4】美国 CAMEO 化学物质数据库,网址:http://cameochemicals.noaa.gov/search/simple。
【5】美国医学图书馆:化学品标识数据库,网址:http://chem.sis.nlm.nih.gov/chemidplus/chemidlite.jsp。
【6】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网址:http://cfpub.epa.gov/iris/。
【7】美国交通部:应急响应指南,网址:http://www.phmsa.dot.gov/hazmat/library/erg。
【8】德国GESTIS-有害物质数据库,网址:http://gestis-en.itrust.de/。
MAC: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
本SDS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除非特别指明, 对于本产品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 本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的该产品的使用人员提供产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资料。 本SDS的使用者,须对该SDS的适用性作出独立判断。由于使用本SDS所导致的伤害,本SDS的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
物理化学性质
糠氯酸纯品为白色单斜菱形结晶,m.p.127℃,f.p.100℃,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热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微溶于冷水,易潮解。
产品用途
糠氯酸又名二氯代丁烯醛酸、粘氯酸,在农药上用于合成杀螨剂哒螨灵的中间体,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磺胺嘧啶等药物。
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广谱高效新型杀螨剂哒螨酮,除草剂苯纳松,也用于医药磺胺吡啶等和感光材料的合成。
是合成农药的主要原料,也是医药磺胺嘧啶类药的中间体。
农药中间体;杀螨剂中间体。
生产方法
糠氯酸是由糠醛和氯气为原料制备的。
在由三个柱子串联而成的串级式反应器内,于90~100℃下,用氯气连续氯化糠醛和浓盐酸(摩尔比1∶3)所构成的混合液。向第一个柱内以142g/h的速度供给糠醛,与分离了糠氯酸后的废液相混合,在此经氯气处理后再进入第二个柱内,与以1276g/h速度进料的糠醛相混合。再使反应混合液流至第三个柱内,同时以5250g/h的速度将氯气自柱子的底部通入,未反应的氯气再返回至第一个柱内。反应混合液在第一、第二、第三个柱内的滞留时间分别为20min、20min、30min,氯气与糠醛的摩尔比为5∶1。将氯化产物冷却至0~5℃,即可以2190g/h的速度获得糠氯酸,m.p.125~127℃,合成收率为87%。
上游产品
二氧化锰-->氯气处理
下游产品
哒螨灵-->2-氨基嘧啶-->2-甲氧基-5-氯嘧啶-4-甲酸-->2-甲基磺酰基-5-氯嘧啶-4-甲酸-->4,5-二氯哒嗪-3(2H)-酮-->哒螨灵乳油-->哒螨酮可湿性粉剂-->2-氯马来醛-->5-氯-2-(甲硫基)嘧啶-4-羧酸-->哒嗪酮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具有腐蚀性。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特性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