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IQVQXVFMNOFTMU-FLIBITNWSA-N |
Inchi | 1S/C12H14O2/c1-2-3-8-11-9-6-4-5-7-10(9)12(13)14-11/h5,7-8H,2-4,6H2,1H3/b11-8- |
SMILES | C1=CCCC2/C(=C/CCC)/OC(=O)C1=2 |
精确分子量 | 190.09900 |
氢键供体数量 | 0 |
氢键受体数量 | 2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2 |
同位素质量 | 190.099379685 g/mol |
重原子数量 | 14 |
复杂度 | 345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1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2.7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26.3 |
分子量 | 190.24 |
LogP | 2.87380 |
PSA | 26.30000 |
溶解度 | 微溶 (1.2 g/L) (25 ºC), |
密度 | 1.10±0.1 g/cm3 (20 ºC 760 Torr), |
SMILES
CCC\C=C1\C2=C(C=CCC2)C(=O)O1
蒿本内酯简介
藁本内酯,别名东当归酞内酯,是我国传统中药伞形科植物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本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对心脑血管,循环系统及免疫功能均有较强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藁本内酯有很强的解痉,平喘,镇静作用,能改善微循环,松弛平滑肌,抑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
蒿本内酯药理作用
从已有的研究报道看,藁本内酯对心脑血管、循环系统及免疫功能等均有较强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藁本内酯对动脉粥样硬化、脉管炎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并有很强的解痉、平喘、镇定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和妇科疾病。专利报道,藁本内酯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可用于防治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的疾病,其还有可以降低体温、抑制平滑肌增殖、抑菌等,并对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可用于治疗眼睛疲劳以及皮肤抗皱。专利报道,藁本内酯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可以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蒿本内酯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蒿本内酯可松弛气管平滑肌,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蒿本内酯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蒿本内酯对短暂性前脑缺血、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和永久性前脑缺血等模型动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钙内流或钙库释放而对大鼠主动脉或肠系膜动脉产生舒血管效应,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改善微循环。蒿本内酯可能主要通过抗内皮细胞凋亡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CSV、抗自由基损伤和抗神经元凋亡等途径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继发性脑缺血损伤。
蒿本内酯植物来源
藁本内酯是伞形科植物特别是藁本属(Ligusticum)和当归属(Angelica)中多种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藁本内酯较高的植物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都有广泛分布,很多植物在民间很早就被作为药用,在中国常用的药用植物中就有当归、川芎、藁本等。藁本内酯在中国植物中含量很高,文献报道在中国特别是当归道地产区———甘肃岷县的当归中藁本内酯含量高达1%以上,在四川、云南、陕西的当归中藁本内酯含量也有015%左右,比生长在日本(含藁本内酯约 011%~0115%)和韩国(含藁本内酯约013%)的同属植物(日 本川芎、欧当归等)中的藁本内酯含量均高出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川芎道地产区———四川都江堰的川芎中藁本内酯含量在1%左右,有的还接近2%,而同属的日本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要低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藁本内酯有充足的原料资源,为藁本内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蒿本内酯的提取工艺
因藁本内酯是脂溶性挥发油类成分,其提取首先从挥发油的提取开始。挥发油提取的常用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水蒸气蒸馏法虽成本低,但工艺温度较高,且加热时间(5~14h)过长,由于藁本内酯的热不稳定性,导致提取出的藁本内酯含量很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提取温度低、提取较完全、成分不会高温发生变化、操作简单等较多优点,但其成本较高,特别是工业化的运用成本昂贵,极大地限制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因提取方便快捷,提取也较完全,藁本内酯发生变化又少,成本又低,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常用的提取藁本内酯的有机溶剂有石油醚、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甲醇、己醇、乙醇等,但除乙醇外的其他有机溶剂均有毒性安全问题,这在工业化生产中将受到限制,因而乙醇是常用的藁本内酯提取溶剂
蒿本内酯的稳定性研究
藁本内酯从首次分离出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其药理毒理研究仍不够深入,这与其稳定性太差有很大关系,制备得到的藁本内酯不能长期保存放置,因而无法进行药理试验。文献报道,在-15℃冰箱中90d后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可见避光低温有利于保存。文献报道藁本内酯在氯仿中比在正己烷中稳定很多,在氯仿中可稳定保存1年,这是由于适当极性的溶剂对藁本内酯产生溶剂化效应的影响,使藁本内酯在其溶剂中能保持稳定。文献报道,光和氧气会加速藁本内酯的异构化,还报道找到3种保持藁本内酯稳定性的稳定剂,其中一种稳定剂效果较好,其在室温30d后测定只降解了3.185%。研究也报道找到了一种稳定剂使藁本内酯在室温放置60d后,其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各研究人员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有人找到一些改善藁本内酯单体稳定性的关键点,但国内外的文献中还没有人报道藁本内酯在制剂中的稳定保存条件,要将藁本内酯开发为药品,稳定的制剂将是研发一个关键点。
蒿本内酯的化学合成现状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藁本内酯始终是要受到资源限制,因而藁本内酯的合成研究很早就受到人们关注,文献报道,李绍白用邻羧基苯甲酸和叔丁醇钾与溴化丁基三苯基磷酸盐的混合物经四步合成得到藁本内酯,但其产率较低。Beck等报道,也通过化学合成得到了藁本内酯及其衍生物,其产率也较低。从已有的报道可知合成藁本内酯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提高产率实现工业生产,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蒿本内酯的开发前景
藁本内酯经历了40多年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藁本内酯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化合物,国外研究机构现对其十分关注。而我国已建立了当归、川芎等藁本内酯含量较高药材的GAP种植基地,为开发利用藁本内酯提供了丰富资源。因此若能加大藁本内酯基础研究,用新技术手段解决相关的关键问题,必能将藁本内酯开发成为一个全新的具有很好用途的一类新药。这将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药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天然创新药物作出巨大的贡献
储运特性
2-8°C,避光保存
本品应在低温下保存,长时间在暴露在空气中,含量会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