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N |
Inchi | 1S/C6H8O7/c7-3(8)1-6(13,5(11)12)2-4(9)10/h13H,1-2H2,(H,7,8)(H,9,10)(H,11,12) |
SMILES | O([H])C(C(=O)O[H])(C([H])([H])C(=O)O[H])C([H])([H])C(=O)O[H] |
BRN | 782061 |
LogP | -1.24850 |
PSA | 132.13000 |
Merck | 2326 |
折射率 | 1.493~1.509 |
水溶性 | 750 g/L (20 ºC) |
沸点 | 248.08°C (rough estimate) |
熔点 | 153-159 °C (lit.) |
蒸气压 | 1.66e-08 mmHg |
闪点 | 100 ºC |
FEMA | 2306 | CITRIC ACID |
溶解度 | H2O: 1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
颜色与性状 | Powder |
PH值 | 1.0-2.0 (25℃, 1M in H2O) |
稳定性 |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bases,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reducing agents, metal nitrates.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乙醚。 |
敏感性 | Hygroscopic |
酸度系数(pKa) | 3.14(at 20℃) |
密度 | 1.542 |
折光率 | INDEX OF REFRACTION: 1.493, 1.498, 1.509 @ 20 °C /CITRIC ACID HYDRATE/ |
气味 | Odorless |
精确分子量 | 192.02700 |
氢键供体数量 | 4 |
氢键受体数量 | 7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5 |
同位素质量 | 192.027003 |
重原子数量 | 13 |
复杂度 | 227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1.7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无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132 |
分子量 | 192.12 |
符号: |
GHS05
![]() |
RTECS号 | GE7350000 |
WGK Germany | 1 |
安全术语 | S26;S37/39 |
安全说明 | S26-S39-S37/39-S24/25-S36/37/39-S45 |
风险术语 | R36/37/38 |
危险品标志 |
Xi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789 8/PG 3 |
危害声明 | H315,H318 |
警示性声明 | P280,P305+P351+P338 |
提示语 | 警告 |
储存条件 | Powder -20°C 3 years 4°C 2 years In solvent -80°C 6 months -20°C 1 month |
危险类别码 | 36 |
信号词 | Danger |
TSCA | Yes |
毒性 | LD50 in mice, rats (mmol/kg): 5.0, 4.6 i.p. (Gruber, Halbeisen) |
爆炸极限值(explosive limit) | 8%, 65°F |
FLUKA BRAND F CODES | 9 |
EINECS | 201-069-1 |
MDL | MFCD00011669 |
海关编码 | 2918140000 |
海关数据 |
中国海关编码:2918140000 |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2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合成路线:1 步
反应条件: 查看详情
1.
Fenton pre-treatment of rice straw with citric acid as an iron chelate reagent for enhancing saccharification
Tao Sheng,Lei Zhao,Wen-Zong Liu,Ling-fang Gao,Ai-Jie Wang RSC Adv. 2017 7 32076
2.
Probing the influence of pH dependent citric acid towards the morphology of rock salt: a computational study
Md Abdul Shafeeuulla Khan,Anik Sen,Bishwajit Ganguly CrystEngComm 2009 11 2660
3.
Encapsulation of BSA in hybrid PEG hydrogels: stability and controlled release
Corine Tourné-Péteilh,Maeva Barège,Mathieu Lions,Jean Martinez,Jean-Marie Devoisselle,Anne Aubert-Pouessel,Gilles Subra,Ahmad Mehdi RSC Adv. 2021 11 30887
4.
Correlation of chemical acute toxicity between the nematode and the rodent
Yu Li,Shan Gao,Haiming Jing,Lijuan Qi,Junyu Ning,Zhuangsheng Tan,Kexin Yang,Chaoying Zhao,Ling Ma,Guojun Li Toxicol. Res. 2013 2 403
5.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of citric acid on the carbon dot-mediated transport of Cd2+ through saturated porous media
Haojing Zhang,Taotao Lu,Jiuyan Chen,Qiang Zhang,Yanxiang Li,Weifeng Chen,Zhichong Qi Environ. Sci.: Nano 2022 9 2061
6.
Two-step demineralization of shrimp (Pandalus Borealis) shells using citric acid: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af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Julia Pohling,Deepika Dave,Yi Liu,Wade Murphy,Sheila Trenholm Green Chem. 2022 24 1141
7.
Thermo-chemical modification to produce citric acid–yeast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s for ketoprofen delivery
Diejing Feng,Bo Bai,Honglun Wang,Yourui Suo RSC Adv. 2015 5 104756
8.
Thermo-chemical modification to produce citric acid–yeast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s for ketoprofen delivery
Diejing Feng,Bo Bai,Honglun Wang,Yourui Suo RSC Adv. 2015 5 104756
9.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bio-renewable citric acid to high-value carboxylic acids on stable solid catalysts
Zhaowei Li,Xin Wen,Haichao Liu Green Chem. 2022 24 1650
10.
Unravelling the nature of citric acid:l-arginine:water mixtures: the bifunctional role of water
Ana Roda,Filipa Santos,Yeong Zen Chua,Aarti Kumar,Hoang Tam Do,Alexandre Paiva,Ana Rita C. Duarte,Christoph Held Phys. Chem. Chem. Phys. 2021 23 1706
Reaxys RN | 782061 |
Beilstein | 782061 |
柠檬酸物理化学性质
相对密度:1.542
熔点:153℃(失水)
折射率 :1.493~1.509
外观:无色半透明的结晶或白色的颗粒,或白色结晶状粉末.
闪点:155.2°C
蒸汽压:5.73E-05mmHg at 25°C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不溶于苯,微溶于氯仿。
水溶解性 :750 g/L (20 ºC)
自然界分布
柠檬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植物如柠檬、柑橘、菠萝、醋栗、覆盆子、葡萄汁等果实和动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中。人工合成的柠檬酸是用砂糖、糖蜜、淀粉、葡萄等含糖物质发酵而制得的,可分为无水和水合物两种。纯品柠檬酸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无臭,有一种诱人的酸味。从热的浓水溶液中得到的半透明无色晶体是无水物,熔点153℃。从冷水溶液中得到的半透明无色晶体是一水物,密度1.542。75℃软化,约100℃熔化。一水物在干燥空气中可失水。是强有机酸。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用于制造药物、汽水、糖果等,也用作金属清洁剂,媒染剂等。
很多种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橘属的水果中都含有较多的柠檬酸,特别是柠檬和青柠——它们含有大量柠檬酸,在干燥之后,含量可达8%(在果汁中的含量大约为47 g/L)。在柑橘属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介于橙和葡萄的0.005 mol/L和柠檬和青柠的0.30 mol/L之间。这个含量随着不同的栽培种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而有所变化。
历史
柠檬酸的发现始于8世纪伊朗炼金术士贾比尔。
1784年C.W.舍勒首先从柠檬汁中结晶分离出柠檬酸。他是通过在水果榨汁中加入石灰乳以形成柠檬酸钙沉淀的方法制取。
天然柠檬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植物如柠檬、柑橘、菠萝等果实和动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中都含有。最初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意大利和西印度群岛。意大利的产量居首位。
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始于19世纪末。1893年韦默尔发现青霉菌可以以糖类为原料制造柠檬酸。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意大利的柠檬出口之前,在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制造柠檬酸都没有被提上日程。
1913年B.扎霍斯基报道黑曲霉能生成柠檬酸。
1916年汤姆和柯里以曲霉属菌进行试验,证实大多数曲霉菌如泡盛曲霉、米曲霉、温氏曲霉、绿色木霉和黑曲霉都具有产柠檬酸的能力,而黑曲霉的产酸能力更强。如柯里以黑曲霉为供试菌株,在15%蔗糖培养液中发酵,对糖的吸收率达55%。
1923年美国菲泽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以黑曲霉浅盘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工厂。随后比利时、英国、 德国、苏联等相继研究成功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这样,依靠从柑橘中提取天然柠檬酸的方法逐渐为发酵法所取代。
1950年前,柠檬酸采用浅盘发酵法生产。 1952年美国迈尔斯试验室采用深层发酵法大规模生产柠檬酸。此后,深层发酵法逐渐建立起来。深层发酵周期短,产率高,节省劳动力,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仪表控制和连续化,这一制造技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制造方法。在这个技术中,黑曲霉被放入含有蔗糖或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生产柠檬酸。糖类的来源包括玉米浆、糖蜜发酵液、玉米粉的水解产物或其他廉价的糖类溶液。在去除霉菌之后,向剩余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使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钙沉淀,分离出沉淀之后再加入硫酸就可以得到柠檬酸。
柠檬酸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
【用途一】用作实验试剂、色谱分析试剂及生化试剂,也用于缓冲液的配制。用于食品工业尤其做为酸化剂,PH缓冲剂,和其它化合物一同做为保藏剂。 在洗涤剂工业,它是磷酸盐理想的代替品。锅炉化学清洗酸洗剂,锅炉化学清洗漂洗剂。主要用作食品的酸味剂,也用于制备医药清凉剂、洗涤剂用
【用途二】主要用作食品的酸味剂,也用于制备医药清凉剂、洗涤剂用添加剂等
【用途三】用作分析试剂
【用途四】柠檬酸是功能最多、用途最广的酸味剂。有较高的溶解度,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强,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此外,本品还可作抗氧化增效剂、复配薯类淀粉漂白剂的增效剂和防腐剂。
【用途五】广泛用作食品、饮料的酸味剂和药物添加剂。亦可用作化妆品、金属清洗剂、媒染剂、无毒增塑剂和锅炉防垢剂的原料和添加剂。其主要盐类产品有柠檬酸钠、钙和铵盐等,柠檬酸钠是血液抗凝剂,柠檬酸铁铵可作补血药品。
【用途六】同柠檬酸。
应用
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我国GB2760—19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酸度调节剂。在食品工业上极广泛地用作酸味剂、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除腥脱臭剂、螯合剂等,其具体用途,不胜枚举。
1.饮料
据国内外统计,饮料工业消耗柠檬酸占总柠檬酸生产总量的75%~80%。柠檬酸是果汁天然成分之一,不仅能赋予水果风味而且还有增溶、缓冲、抗氧化等作用,使饮料中糖、香精、色素等成分交融协调,形成调和口味和香气,能增加抗微生物防腐效果。所以,很广泛地用于配制各种水果型软饮料,例如水果型汽水一般加酸量在0.10%~0.25%之间。对于不充CO2的饮料,例如水、果汁、糖、酸、色素、香精混合物,柠檬酸用来调节pH到一定酸度,使产品滴定酸度在0.25%~0.40%之间。对于果肉型固体饮料粉,柠檬酸添加量可增至1.5%~5.0%。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饮料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可以预测今后饮料工业柠檬酸用量将大幅增加。
2.果酱与果冻
柠檬酸在果酱与果冻中的作用与在饮料中相类似,主要调节产品pH和赋予产品酸味,pH必须调节到最适于果胶凝结的很窄的范围内。按所使用的果胶的不同类型,可限制pH在3.0~3.4之间。在果酱生产中可改进风味和防止蔗糖结晶析出发砂的缺陷。
3.糖果
柠檬酸加到糖果中可增加酸味并防止各种成分氧化以及蔗糖结晶析出。一般酸味糖果可含2%柠檬酸。煮糖后,在糖膏冷却过程中将柠檬酸和色素、香精等一并加入。果胶软糖等生产中柠檬酸能调节酸味和增强凝胶强度。无水柠檬酸用于口香糖和粉末食品。
4.冷冻食品
柠檬酸具有螯合及调节pH的特点,可以加强抗氧化剂作用和使酶失活,能较可靠地保证冷冻食品的稳定性。
柠檬酸单独或与异抗坏血酸结合使用,有助于延长冷冻鱼和贝类的保存期,它可以使那些能引起鱼类腐败和贝类变质的酶系失活并螯合微量元素。海鲜品冷冻前一般要浸泡在0.25%柠檬酸和0.2%异抗坏血酸溶液中,有利于保鲜冷藏。对于鲜猪肉保鲜、防止腐败也有效果。
柠檬酸也能抑制冷冻水果颜色和香气变坏,这也是抑制水果内酶系和防止微量元素氧化的表现,例如:0.1%~0.3%柠檬酸与0.001%~0.002%异抗坏血酸配合是有效的。
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泡腾是大众化药物口服配料释放体系,柠檬酸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水溶液共同反应产生大量CO2 (即泡腾)和柠檬酸钠,可使药物中活性配料迅速溶解并增强味觉能力。例如,使泻药和止痛药有增溶作用。柠檬酸糖浆是发热病人用清凉饮料,具有矫味、清凉、解毒的功效。
柠檬酸普遍应用于各种营养口服液等,缓冲pH3.5~4.5,维持活性配料的稳定性,加强防腐剂的效果。柠檬酸与水果香精合用,赋予人们喜爱的香酸口感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尤其是中药制剂,在液态配料中加入0.02%柠檬酸可形成微量铁和铜的络合物,延缓活性配料的降解作用。在口嚼药片中采用0.1%~0.2%柠檬酸能改善药片的风味,使其具有柠檬风味。
在工业上的应用
1.金属净化
以柠檬酸为基础的金属净化配方,能有效地去除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表面形成的氧化物,作为一种弱有机酸,它可引起金属表面层的轻微的损害,然而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则加速金属氧化物的迁移,在许多钢材浸酸体系中,为了消除金属氧化物应力裂痕和使高强度钢材的侵蚀致脆减至最低程度,采用柠檬酸除锈以代替无机强酸。
在锅炉、加热器、过热器的管子和不清洁的反应器以及不锈钢设备中,一般都采用柠檬酸预洗及净化除去铁、铜氧化物,尤其是在不允许氯化物存在的地方。柠檬酸溶液净化反应要高于37.8℃的情况下进行,低于37.8℃净化时间要相应延长,由估计沉淀量增减来调整柠檬酸用量和改变作用条件。
柠檬酸是高效螯合清洗剂,对钙、镁、铁、铬、铜等污垢有效,广泛用于各种金属表面的清洗,洗后废水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
近年来,柠檬酸适用于金属净化的化学处理,又适用于废溶剂的无污染性的灰化作用,在灰中柠檬酸分子灼烧成CO2和水蒸气而有价值的金属可从灰中回收,对于有毒性的或有放射性元素可全封闭进行化学处理。
2.去垢剂
柠檬酸钠能增加去污性能,在许多家用去垢剂产品中可加快生物降解,可作为磷酸盐的代用品,大量应用于洗衣粉、去污剂之中,柠檬酸钠与铝硅酸盐一起增强洗净剂的清洁作用是很有效的。这类产品中使用工业级50%柠檬酸溶液为原料。在非合成去污剂溶液中,由于柠檬酸有缓冲作用和螯合微量金属的能力,因此也用于热水萃取地毯的清洁剂、泡浴和纺织品的软化剂。
3.无土栽培农艺
在国外使用微量元素植物营养液无土栽培早已很普遍,在国内也开始发展起来。为了要去除土壤中某些铜、锌、锰、铬等过量元素,一般采用柠檬酸螯合这类元素。使用柠檬酸代替磷酸盐能取得满意的增产效果。
4.矿物和颜料方面应用
柠檬酸有分散效能,它可减少某些重要的淤浆生料的粘滞性。在采矿方面如磷酸盐岩石粉在水力运输中粘滞性问题常常成为粘土膨胀的主要原因,采用柠檬酸处理可控制膨胀,使淤浆生料便于运输。柠檬酸也可减少二氧化钛的浓缩生料的沉淀,使其易于处理和以整体形式运输。柠檬酸也可用于低浆胶料、油漆和纺织品原料处理和二氧化钛的分散剂。
柠檬酸制备方法
【方法一】柠檬酸有从柠檬、橙等水果中来的提取法,也有以草酰乙酸与乙烯酮为原料的合成法,但国内外目前采用的工业生产方法均为发酵法。发酵法中有固体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工艺。我国80%以上的柠檬酸都是以薯干粉为原料,经黑曲霉深层发酵、碳酸钙中和、硫酸酸解、精制、浓缩、结晶和干燥制得的。
(1)发酵将薯干粉调制成18%~22%的浆料,送人已经蒸汽灭菌(0.2MPa,40~60min)的发酵罐。用蒸汽加热至110℃灭菌20min,并用0.05%的淀粉酶进行液化处理。冷却到35℃后接种黑曲霉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前期36~38℃,后期34~36℃;通风量为1:(0.1~0.2);pH值不低于2.5;发酵周期为96h。产酸水平10%~14%,转化率95%。
(2)中和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加热至80℃以灭霉,然后送人板框内压滤得清液。滤液于80℃下加入碳酸钙粉末中和至pH值为5.0~5.5,并保温0.5h。然后经真空吸滤,用80℃热水洗涤得柠檬酸钙。
(3)酸解、精制 在不断搅拌下,将柠檬酸钙加入水或稀酸中,再慢慢加入硫酸直到pH值为1.8,加热至90℃,并用双管法测定终点。然后加入柠檬酸量的1%~3%的活性炭,保温0.5h,放人吸滤桶吸干,并用90℃热水洗酸至残酸0.5%以下,洗涤水(即稀酸)供下次酸解用。最后用732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除去各种阳离子。
(4)浓缩、结晶、干燥 经离子交换后的清液约含柠檬酸15%~20%。于55~60 0C: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5~1.340,放入结晶锅。用冷冻盐水冷却至36.6℃以下析出水结晶物。结晶物分离后,用少量蒸馏水洗至硫酸含量在200×10“以下,最后在35℃下热风烘干得成品。
【方法二】本品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其原料可用糖蜜、蔗糖、甘薯和石油烃等碳水化合物。一般采用真菌为菌种发酵生产,按发酵方式可分为表面发酵和深层发酵两大类,表面发酵是早期的生产方法,用某些青霉菌或黑曲霉菌为菌种;深层发酵法亦以黑曲霉菌为菌种,发酵过程中生成小球形的丝菌聚集体,应避免生成长而薄的丝菌体,发酵条件为pH值1.5-2.8,同时需通入无菌空气并伴随搅拌,发酵完毕过滤除去丝菌体及残存的固体渣滓,滤液用碳酸钙中和获得柠檬酸钙,然后用浓硫酸中和得柠檬酸粗品,再经离子交换树脂精制、浓缩和结晶得到成品。以深层发酵法为主,约占发酵法产量的80%。
柠檬酸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柠檬酸操作处置与储存、储运特性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