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QXOMMGINPOYKPR-WYVZQNDMSA-M |
Inchi | 1S/C62H90N13O14P.CH3.Co/c1-29-20-39-40(21-30(29)2)75(28-70-39)57-52(84)53(41(27-76)87-57)89-90(85,86)88-31(3)26-69-49(83)18-19-59(8)37(22-46(66)80)56-62(11)61(10,25-48(68)82)36(14-17-45(65)79)51(74-62)33(5)55-60(9,24-47(67)81)34(12-15-43(63)77)38(71-55)23-42-58(6,7)35(13-16-44(64)78)50(72-42)32(4)54(59)73-56;;/h20-21,23,28,31,34-37,41,52-53,56-57,76,84H,12-19,22,24-27H2,1-11H3,(H15,63,64,65,66,67,68,69,71,72,73,74,77,78,79,80,81,82,83,85,86);1H3;/q;-1;+2/p-1/t31?,34-,35-,36-,37+,41-,52-,53-,56-,57+,59-,60+,61+,62+;;/m1../s1 |
SMILES | [Co+2].P(=O)(O[H])(O[C@]1([H])[C@@]([H])(C([H])([H])O[H])O[C@@]([H])([C@]1([H])O[H])N1C([H])=NC2C([H])=C(C([H])([H])[H])C(C([H])([H])[H])=C([H])C1=2)OC([H])(C([H])([H])[H])C([H])([H])N([H])C(C([H])([H])C([H])([H])[C@@]1(C([H])([H])[H])C2C(C([H])([H])[H])=C3[C@@]([H])(C([H])([H])C([H])([H])C(N([H])[H])=O)C(C([H])([H])[H])(C([H])([H])[H])C(C([H])=C4[C@@]([H])(C([H])([H])C([H])([H])C(N([H])[H])=O)[C@](C([H])([H])[H])(C([H])([H])C(N([H])[H])=O)C(C(C([H])([H])[H])=C5[C@@]([H])(C([H])([H])C([H])([H])C(N([H])[H])=O)[C@](C([H])([H])[H])(C([H])([H])C(N([H])[H])=O)[C@](C([H])([H])[H])([C@@]([H])([C@]1([H])C([H])([H])C(N([H])[H])=O)N=2)[N-]5)=N4)=N3)=O.[C-]([H])([H])[H] |t:73,99,132| |
BRN | 4122889 |
LogP | 6.57018 |
PSA | 479.70000 |
Merck | 10014 |
水溶性 | 溶解 |
沸点 | > 300 |
熔点 | >300 ºC |
闪点 | 华氏:48.2 °F 摄氏:9 °C |
溶解度 | Soluble |
浓度 | 1.0 mg/mL in methanol |
颜色与性状 | 深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吸湿性强,210~220℃变黑 |
稳定性 | Hygroscopic. Keep cold and dry.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丙酮、氯仿或乙醚 |
敏感性 | Hygroscopic |
比旋光度 | 23656 -59 ± 9° (dil aq soln) |
密度 | 0.9450 |
气味 | Odorless |
精确分子量 | 1354.57000 |
氢键供体数量 | 10 |
氢键受体数量 | 20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26 |
同位素质量 | 1354.567 |
重原子数量 | 92 |
复杂度 | 3160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12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2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3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3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128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449 |
分子量 | 1355.4 |
符号: |
GHS02
![]() ![]() ![]() |
RTECS号 | GG3750000 |
WGK Germany | 1 |
安全术语 | S24/25 |
安全说明 | S24/25 |
危险品标志 |
F
![]()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危害声明 | H225-H301 + H311 + H331-H370 |
警示性声明 | P210-P260-P280-P301+P310-P311 |
储存条件 | 4°C, protect from light |
危险类别码 | 11-23/24/25-39/23/24/25 |
信号词 | Danger |
TSCA | Yes |
FLUKA BRAND F CODES | 3-8-10 |
EINECS | 200-680-0 |
MDL | MFCD00151092 |
海关编码 | 2936260000 |
海关数据 |
中国海关编码:2936260000 |
Reaxys RN | 4122889 |
Beilstein | 4122889 |
维生素B12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300°C
水溶性 Soluble
外观性状 深红色结晶或无定形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溶解性 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乙醚或氯仿
维生素B12用途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障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使用量为10~30μg/kg;在强化饮液中使用量为2~6μg/kg。
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营养性不良、失血性贫血、神经痛及障碍性疾患
作为饲料营养强化剂,具有抗贫血的作用,对恶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寄生虫性贫血均有效用量15-30mg/t。
维生素B12是人体组织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维生素。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平均总量为2-5mg,其中50-90%贮存于肝脏内,在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液中形成红细胞。长期缺乏B12会导致恶性贫血。B12及叶酸是细胞合成核酸过程中的重要畏酶,参与合成嘌呤、嘧啶、核酸和蛋氨酸等;并可使甲基转移,而促进但碱的合成;同时可增加糖地元的合成,从而有消除肝脏脂的作用。临床常作为治疗肝病的药物。人体每天约需维生素B121微克,每天食物中能提供2微克,即可保证正常的需要。维生素B12中的羟钴素可与氰化物反应,生成氰钴酸,从而能消除氰化物的毒性。因此,维生素B12缺乏者对氰化物的敏感性比一般人高。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抗叶酸药起起的贫血和多发性神经炎等。
维生素B12制备方法
通过放线菌如灰链霉菌等可大量合成维生素B12,工业上利用此类菌的培养液生产维生素B12。维生素B12的全合成已于1973年由R.B.伍德活德完成,这在有机合成上是一件非常突出的工作。
(1)由灰色链霉菌发酵制备,发酵液酸化后用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122吸附,再经洗脱、净化,用1%氰化物转化,经溶剂和水反复萃取、氧化铅层析、丙酮结晶得成品。
(2)以葡糖糖、玉米浆为原料,接种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rii)发酵,向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钴、5,6-2甲基苯并咪唑,经提取干燥即得产品。
由灰色链霉菌发酵制备,发酵液酸化后用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122吸附,再经洗脱、净化,用1%氰化物转化,经溶媒和水反复萃取、浓缩、氧化铅层析、丙酮结晶得成品。
以葡萄糖、玉米浆为原料,接种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 bacterium shermarii)发酵;向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钴、5,6-二甲基苯并咪唑,经提取干燥即得产品。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维生素B12储运特性
棕色玻璃瓶包装。遮光、密封存放。
维生素B12计算用化学数据
1、氢键供体数量:9
2、氢键受体数量:21
3、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6
4、互变异构体数量:128
5、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76
6、重原子数量:93
7、表面电荷:0
8、复杂度:3220
9、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2
11、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2、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3
13、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共价键单元数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