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IAKHMKGGTNLKSZ-INIZCTEOSA-N |
Inchi | 1S/C22H25NO6/c1-12(24)23-16-8-6-13-10-19(27-3)21(28-4)22(29-5)20(13)14-7-9-18(26-2)17(25)11-15(14)16/h7,9-11,16H,6,8H2,1-5H3,(H,23,24)/t16-/m0/s1 |
SMILES | O(C([H])([H])[H])C1C(=C(C([H])=C2C=1C1=C([H])C([H])=C(C(C([H])=C1[C@]([H])(C([H])([H])C2([H])[H])N([H])C(C([H])([H])[H])=O)=O)OC([H])([H])[H])OC([H])([H])[H])OC([H])([H])[H] |
BRN | 2228813 |
精确分子量 | 399.16800 |
氢键供体数量 | 1 |
氢键受体数量 | 6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5 |
同位素质量 | 399.168188 |
重原子数量 | 29 |
复杂度 | 740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1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功能3d受体数量 | 6 |
功能3d阴离子数量 | 0 |
构象异构体抽样RMSD | 0.8 |
CID构象异构体数量 | 21 |
同位素原子计数 | 0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1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2 |
功能3d环数量 | 3 |
功能3d憎水物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AA) | 1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83.1 |
分子量 | 399.4 |
LogP | 3.26250 |
PSA | 83.09000 |
Merck | 2471 |
折射率 | 1.5614 (estimate) |
水溶性 | 45 g/L (20 ºC) |
沸点 | 726°C at 760 mmHg |
熔点 | 150-160 °C (dec.) (lit.) |
蒸气压 | 3.2X10-11 mm Hg at 25 °C (est) |
闪点 | 392.9°C |
溶解度 | H2O: 10 mg/mL |
颜色与性状 | 浅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稳定性 | Stable. Light sensitiv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石油醚 |
敏感性 | Light Sensitive |
酸度系数(pKa) | 12.36(at 20℃) |
比旋光度 | -250 º (c=1, alcohol) |
密度 | 1.2770 (rough estimate) |
气味 | Odorless or nearly so |
符号: |
GHS06
![]() ![]() |
RTECS号 | GH0700000 |
WGK Germany | 3 |
安全说明 | S13-S45 |
包装等级 | I |
风险术语 | R26/28 |
危险品标志 |
T+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544 6.1/PG 1 |
危害声明 | H300,H340 |
警示性声明 | P201,P264,P301+P310,P308+P313 |
提示语 | 危险 |
储存条件 | 2-8°C |
PackingGroup | III |
危险类别码 | 46-26/28-41 |
信号词 | Danger |
TSCA | Yes |
毒性 | LD50 in rats (mg/kg): 1.6 i.v. (Rosenbloom, Ferguson); in mice (mg/kg): 4.13 i.v. (Beliles) |
HazardClass | 6.1 |
EINECS | 691 |
用途 | 一,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用作硒试剂;临床作为抗肿瘤药物。 二,该品为典型的有丝分裂毒素。用于急性痛风和治疗乳腺癌。也用作硒试剂,用于植物遗传学和癌症研究。 三,秋水仙碱是染色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试剂。抗有丝分裂试剂,靠结合微管蛋白(tubulin)阻断微管聚合。 激活微管蛋白内在的GTPase活性。 在几种正常和肿瘤细胞株上诱导细胞凋亡,激活 JNK/SAPK 信号传导途径。 四,秋水仙碱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另外,它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阻碍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抑制炎症反应。秋水仙碱还可通过减少E-选择素、L-选择素及内皮素的表达,发挥其 2.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毒性肝坏死的雄鼠死亡率,阻止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并改善其肝功能,国内实验也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颗粒、抑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移动。 3.其他作用 秋水仙碱可以降低体温,抑制呼吸中枢、增强拟交感药物的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秋水仙碱还可通过神经元刺激增强胃肠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由于秋水仙碱有抑制细胞分裂,同时还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活力以及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从而诱导多种实体肿瘤细胞凋亡。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但体内的效果尚待临床研究。 五,秋水仙碱的生物学作用 1.用于中期核型分析(浓度较高) 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 作用机理: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时间:施放于前期,作用于中期。 用于诱变植物多倍体(浓度较低) 作用部位:常用于处理种子、茎生长点、幼芽、花芽、花粉粒和卵细胞等。 浓度:0.2%浓度的水溶液 处理时间:一天 作用机理: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注:1.秋水仙碱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2.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碱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此外,秋水仙素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的作用(浓度很低)。 2.秋水仙碱对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碱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碱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碱也起了重要作用。秋水仙碱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秋水仙碱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碱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碱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碱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碱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碱浓度很低时,还能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
|
生产方法 | 一,以丽江山慈姑(Iphigenia indica)或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的球茎和种子为原料,用乙醇提取精制而成。 二,该品是由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将山慈菇粉用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h,得到的乙醇溶液减压浓缩至半胶状物,加蒸馏水稀释,用10%硫酸酸化后的滤液,用氯仿提取,然后将氯仿提取液浓缩、结晶得到的秋水仙碱粗品重结晶,即得成品。对生药山慈菇粉计总收率0.15%。国外大多是由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秋水仙的鳞茎中提取。 |
Reaxys RN | 2228813 |
Beilstein | 2228813 |
秋水仙碱的毒性
中毒症状与砷中毒类似:中毒后2至5小时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和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随后伴有呼吸衰竭并引起死亡。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现阶段还没有能够应用于临床的解毒剂。在2007年的三月和四月,不当标记秋水仙碱素导致了3位西北太平洋病人死亡。
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有剧毒,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1) 消化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许多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不舒适感以及腹泻。有的病人因恶心呕吐或者腹泻较为严重而无法坚持用药。
(2) 骨髓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4) 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现象,一般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5) 其它副作用:包括脱发、皮肤过敏、精神抑郁等。
为减轻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也可以在急性期使用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止痛片,如果有肝肾功能损害就只能使用天然的消炎药物如天然虾青素(asta)、二甲基砜(DSM)等,或者以益元本草茶降低尿酸,能提高30%尿酸排出率。
适应症
1.痛风
本品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
2.抗肿瘤
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抗肿瘤作用,但毒性大,现已少用。
对乳腺癌疗效显著,对子宫颈癌、食管癌、肺癌可能也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人的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秋水仙碱用法用量
痛风
① 治疗急性痛风:口服首剂1mg,以后1~2小时0.5m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24小时内不可超过6mg。并在症状缓解后48小时内不需服用,72小时后每日0.5-1mg服用,服用7天。
② 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每日或隔日0.5~1mg。
③ 在应用别嘌醇或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慢性痛风时,亦可同时给予本品以预防发作。(注意:在使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应避免与别嘌醇同用,因为在急性发作期,别嘌醇促使尿酸结晶溶解会加重疼痛症状,应在平稳期服用别嘌醇等药物控制尿酸水平。)
用药须知
①使中枢神经抑制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增强。
②可引起可逆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③胃肠道反应通常是对本品不能耐受或中毒的前驱症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④与高血压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高血压疗效。
⑤噻嗪类利尿药与秋水仙碱同时应用,会影响其抗痛风疗效。
⑥有文献报道,本品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效。
⑦孕妇可致畸胎,老年人易发生积蓄中毒,应慎用。
⑧干扰尿17-羟皮质酮测定值,使血清ALT及AST增高,尿血红蛋白试验出现假阳性。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并可有麻痹性肠梗阻,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坏死(静脉注射时用)。
秋水仙碱的药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蛋白结合率低,为10%~34%,Tmax00.5~2小时,口服2mg血药峰值为2.2ng/ml。治疗痛风一般口服后12小时作用开始,疗效持续48~72小时。肝癌患者口服2mg后很快达峰,但很快消失,而痛风患者消失缓慢。本品在肝内代谢,主要由胆汁和小肠排泄,尿中排泄约5%~20%,可能产生延缓性蓄积作用。
秋水仙碱的植物学应用
从1937年开始,秋水仙碱成为诱变植物多倍体的最佳药剂。秋水仙碱对大多数植物以及对它的许多部位发生作用。常用于处理种子、茎生长点、幼芽、花芽、花粉粒和卵细胞等。处理的对象不同,所用秋水仙碱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也不同,一般以0.2%浓度的水溶液应用较多。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的确是非常明显,秋水仙碱的作用机理是可以抑制痛风关节炎部位的白细胞聚集,使白细胞吞噬尿酸的作用减弱,这样局部白细胞破坏引起的炎症反应就减轻,而达到迅速消炎的目的。鉴于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太过显著目前在国外以及一些大的医院基本停止使用,但在我国的基层医院由于效果显著,因此还在使用。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 使中枢神经抑制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增强。 可引起可逆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胃肠道反应通常是对本品不能耐受或中毒的前驱症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与高血压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高血压疗效。 噻嗪类利尿药与秋水仙碱同时应用,会影响其抗痛风疗效。 有文献报道,本品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效。 孕妇可致畸胎,老年人易发生积蓄中毒,应慎用。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干扰尿17-羟皮质酮测定值,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增高,尿血红蛋白试验出现假阳性。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并可有麻痹性肠梗阻,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坏死(静脉注射时用) 如何避免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1.最好的方法是不用,选择替代性的药物如芬必得、或者双氯芬酸钠,或者天然成分的消炎药--天然虾青素。
2.非用不可的时候尽量少剂量,短期使用,注意只是在急性期使用,缓解期千万不要使用。3.有敏感体质,或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在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坚决不要碰这些细胞毒类化学药物。
4.用药期间要检测血象、肝功等指标。这样有可能避免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出现后如何处理?
1.立刻停药去看医生,鉴别是否为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2.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找个方案进行处理。对于痛风的治疗还是要尽量避免使用像秋水仙碱这类的化学药,因为痛风的治疗还可以选择一些天然如虾青素类的消炎药,但有时候我们得承认天然药的速度没有这些有毒性的化学药物来得快,因此对痛风的预防就变的非常重要。否则,治病冒的风险还是比较大。
秋水仙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秋水仙碱中毒有一定潜伏期,多在口服或注射后3至6 d出现症状。 但是若在短时内摄入大剂量的秋水仙碱,则在24 h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随后进入多器官功能损害、 衰竭期,即服药后第24--,72 h,常在此期死亡。
秋水仙碱的中毒表现通常为
(1)胃肠道症状: 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 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 ,严重者可出现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造成严 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肌肉、 周围神经病变:有四肢近端的肌无力和(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在肌细胞受损的同时可出 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 四肢酸痛,肌肉痉挛、刺痛、无力、上行性麻痹等,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肌神经病变在 临床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 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中出现。
(3)骨髓抑制:长期 应用秋水仙碱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中毒常见的表 现,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者发生在用药后第3~5天, 持续1周余,常伴有多脏器衰竭和败血症,死亡 率很高。
(4)肾脏:少尿、蛋白尿、血尿、酮体 尿,甚至发生肾脂肪变性。
(5)致畸:该药可抑制 细胞的正常分裂。资料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 儿,其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 秋水仙碱史者。
(6)其他:心悸、发热、脱发、重症 肌无力、肝损害、胰腺炎、皮疹、味觉障碍等。如注 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秋水仙碱中毒的诊断
如有明确的大剂量服用或误服含秋水仙碱植 物(如土贝母、鲜黄花菜等)及秋水仙碱药物史, 诊断一般较易。尤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者有血尿、尿闭,粒 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 状时,可作出秋水仙碱中毒的诊断。但要注意排 除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及原发的血液性疾病 等。鉴别的要点主要是毒物接触史,必要时可对 毒物进行检测分析。
秋水仙碱中毒的处理
秋水仙碱中毒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或 停止摄入含秋水仙碱的食物。目前秋水仙碱中毒 尚无特效解毒剂,有前景的是应用特异Fab一片段, 但尚在实验阶段。常见的急救措施有:
(1)口服中毒者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 清除毒物的措施。口服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溶液 或0.5%活性炭混悬液洗胃,切记不可用高锰酸钾 等氧化剂,以免秋水仙碱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而 加重病情。可服用鸡蛋清、牛奶等保护胃肠道黏 膜。出现腹泻症状时可给予复方樟脑酊或其他阿 片类药止泻。
(2)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水、 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中毒。
(3)肌群颤动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 ml 缓慢静脉注射。
(4)其他对症处理。如保护心、肝肾功能;根 据病情必要时给予吸氧、机械通气、升白细胞药 物、营养支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
秋水仙碱储运特性
存储条件: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秋水仙碱安全危害特性
类别: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剧毒
急性毒性:静脉- 大鼠 LD50: 1.6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5.886 毫克/ 公斤
刺激数据:眼睛-兔 1%/3天 重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 火场分解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灭火剂: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秋水仙碱危险特性
秋水仙素本身毒性较小,但吸收后在体内被代谢(氧化)成具有极强毒性的氧化二秋水仙碱(Oxydicolchicine),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造血细胞,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神经中枢、平滑肌有麻痹作用,结果造成血管扩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秋水仙碱对人致死量为6mg~7mg。小鼠经口LD为66.6m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5mg/kg。大鼠皮下注射LD50为4mg/kg。
本品早已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后发现其对细胞分裂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医疗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皮肤癌和慢性骨髓白血病等。但因秋水仙素毒性较大,为了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对秋水仙素的结构进行改造,所得到的化合物毒性都有所降低,如秋水仙胺(TMCA,I)、秋水仙甲胺(Demecolcine Ⅱ),现均已用于临床。
秋水仙碱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口服或注射后3d~6d (或更长)出现症状,咽喉烧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尿血、尿闭、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脱发、瞳孔散大、抽搐、中枢神经麻痹,呼吸抑制死亡。此外还可产生局部反应,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中毒者多因误服,或药物过量造成,亦有个别则因自杀而用。救治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吞服秋水仙或秋水仙素中毒者禁止使用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以免秋水仙素在体内氧化生成大量的氧化二秋水仙素而增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