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QNAYBMKLOCPYGJ-REOHCLBHSA-N |
Inchi | 1S/C3H7NO2/c1-2(4)3(5)6/h2H,4H2,1H3,(H,5,6)/t2-/m0/s1 |
SMILES | O([H])C([C@]([H])(C([H])([H])[H])N([H])[H])=O |
BRN | 1720248 |
精确分子量 | 89.04770 |
氢键供体数量 | 2 |
氢键受体数量 | 3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1 |
同位素质量 | 89.047678 |
重原子数量 | 6 |
复杂度 | 61.8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1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3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无 |
表面电荷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63.3 |
分子量 | 89.09 |
LogP | 0.11850 |
PSA | 63.32000 |
Merck | 204 |
折射率 | 1.4650 (estimate) |
水溶性 | 166.5 g/L (25 ºC) |
沸点 | 212.9 °C at 760 mmHg |
熔点 | 314.5 °C (dec.) (lit.) |
蒸气压 | 1.05X10-7 mm Hg at 25 °C (est) |
闪点 | 82.6 °C |
FEMA | 3818 |
溶解度 | H2O: 100 mg/mL |
颜色与性状 | 无色斜方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PH值 | 5.5-6.5 (100g/l, H2O, 20℃) |
稳定性 |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
溶解性 | 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丙酮 |
酸度系数(pKa) | 2.34(at 25℃) |
比旋光度 | 14.5 º (c=10,6N HCl,dry sub.) |
光学活性 | [α]20/D +13.5 to +15.5°, c = 10 in 6 M HCl |
密度 | 1,432 g/cm3 |
密度 | 1.432 g/cu cm at 22 °C |
气味 | Odorless |
RTECS号 | AY2990000 |
WGK Germany | 1 |
安全术语 | S24/25 |
安全说明 | S24/25 |
风险术语 | R36/37/38 |
危险品标志 |
Xi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危害声明 | H315-H319-H335 |
警示性声明 | P261; P264; P271; P280; P302+P352; P304+P340; P305+P351+P338; P312; P321; P332+P313; P337+P313; P362; P403+P233; P405; P501 |
储存条件 | Powder -20°C 3 years 4°C 2 years In solvent -80°C 6 months -20°C 1 month |
危险类别码 |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信号词 | Warning |
TSCA | Yes |
HazardClass | IRRITANT |
FLUKA BRAND F CODES | 10 |
EINECS | 200-273-8 |
海关数据 |
中国海关编码:2930901000 |
用途 | 一,食品饮料方面用作防腐剂、风味调味料及氨基酸低度酒等,医药方面用于合成氨基酸输液 二,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医药中间体 三,作增味剂,能增加化学调味品的调味效果;还可作酸味矫正剂,改善有机酸的酸味。 四,用于生化研究,医药上用作氨基酸类营养药。 五,营养增补剂。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氨基酸,有重要生理作用。 六,调味增香剂。用于未发酵制品、合成清酒、复合型甜味料等,有明显增效作用,用量一般为0.01%~0.03%。与糖进行加热反应(氨基一羰基反应),可生成特殊的香味物质。 七,本品为制造维生素B6、合成泛酸钙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原料。添加于食品中能增强化学调味料的调味效果,改善甜味剂的味感和有机酸的酸味,提高含醇饮料的质量,防止油类氧化和改善浸渍食品风味等。还可用作生化试剂,用于生物化学和微生物研究方面。 八,生化研究。组织培养。肝功能测定。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氨基酸,有重要生理作用。 |
生产方法 | 一,L-丙氨酸生产工艺主要采用酶转化法,此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是国际上竞相开发的工艺路线。 酶转化法L-天冬氨酸为原料,在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催化下进行脱羧反应生产L-丙F氨酸;L厂天冬氨酸由富马酸经大肠杆菌ATCCll030和假单细胞NX-1发酵生产;天冬氨酸一p脱羧酶液由菌株筛选,两级菌种培养获得。转化液经杀酶、脱色、过滤、结晶、离心、洗涤、干燥得成品,L天冬氨酸的转化率高达99%,产品总收率为理论产率的80%。 二,酶法 应用酶工程技术,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 德阿昆哈假单胞菌的β-脱酸酶作用下生产L-丙氨酸 工艺过程: L-天冬氨酸 [固定化天冬氨酸β-脱羧酶(脱羧)]→[37℃, pH6.0] 脱羧 [浓缩、结晶]→[减压,5℃] 结晶 [精制]→[5℃] L-丙氨酸粗品 菌种培养 德阿昆哈假单胞菌(Pseudomenas daconhae) 68 种异株的培养, 采用斜面培养基, 组成为蛋白胨0.25%, 牛肉膏0.52%, 酵母膏0.25%, NaCl 0.5%, pH7.0, 琼脂2.0%。 种子培养基与斜面培养基相同, 但不加琼脂, 250mL 三角烧瓶中培养基装量为40mL. 摇瓶培养基的组成为古氨酸3.0%, 蛋白胨0.9%, 酪蛋白水解液0.5%, 磷酸二氢钾0.05%, MgSO4.7H2O 0.01%, 用氨水调pH为7.2, 500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为80ml, 将培养24h的新鲜斜面菌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 30℃振摇培养8h, 再接种于摇瓶培养基中, 30℃振荡培养24h, 如此逐渐扩大至1000-2000ml的培养罐中培养。 培养结束后用1mol/L HCl 调pH到4.75, 30℃ 保温1h。 用转筒式离心机离心, 收集菌体备用(含L-天冬氨酸-β-脱羧酶)。 细胞固定 取上述湿菌体20kg, 加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并稀释至40L。 另取溶于生理盐水的50g/L (5%) 角叉菜胶溶液85L, 两液均保温45℃后混合, 冷却至5℃成胶, 浸于600L含20g/L (2%) KCl和 0.2mol/L己二胺 0.5mol/L、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5℃搅拌10min, 加戊二醛至0.6 mol/L, 5℃ 搅拌30 min, 取出切成 3-5mm3小块, 用20 g/L KCl 溶液充分洗涤后, 滤去洗液即得, 备用。 生物反应器的制备 将固定化假单胞菌装入 1.515×107 Pa压力的填充床式反应器 (30 cm×180 cm) 中即成, 备用。 脱羧 取保温37℃ L-天冬氨酸溶液 (1mol/L), 加入磷酸吡哆醛至0.1 mmol/L 浓度, 调pH6.0, 调pH6.0, 保温37℃,按一定空间速度流入固定化假单胞生物反应器, 进行脱羧反应, 控制其达到最大转化率(>95%), 收集脱羧液即得粗L-丙氨酸液。 精制 取澄清脱羧液, 于60-70℃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甲醇, 5℃结晶, 放置过夜, 过滤取结晶, 用少量冷甲醇洗涤, 抽干, 80℃真空干燥, 得粗品L-丙氨酸。 再将粗品加入3倍体积去离子水, 于80℃搅拌溶解, 加5 g/L (0.5%) 活性炭, 70℃搅拌脱色1h, 过滤取滤液, 冷却, 加等体积甲醇, 5℃结晶, 滤过取结晶,于80℃真空干燥, 即得精品L-丙氨酸。 三,固定化酶 以延胡索酸为原料, 先与NH3在天冬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L-天冬氨酸, 然后和上述酶法一样, 在固定德阿昆哈假单胞菌的β-脱羧酶作用下脱羧, 即得L-丙氨酸。 工艺过程:延胡索酸 [固定化天冬氨酸酶(转化)]→[37℃, pH8.5] 转化液[固定化天冬氨酸-β-脱羧酶]→[37℃, pH6.0] 脱羧液[浓缩、结晶]→[减压,5℃] 结晶 [精制]→[5℃]L-丙氨酸 天冬氨酸酶固定化细胞种子培养、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的制备。详见天冬氨酸酶转化工艺。 固定化天冬氨酸-β-脱羧酶脱羧, 精制参考上述酶法工艺过程。 四,化学合成法 Strecker法 Bucherer法 然后进行光学拆分, 即得L-丙氨酸精品。 五,由绢丝之类L-丙氨酸含量较多的蛋白质水解后分离而得。 六,以含L-丙氨酸较丰富的蛋白质如丝蛋白、酪蛋白为原料,经酸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 七,(1)丙酸氯化氨化法由丙酸为原料,在105℃温度和3%赤磷催化剂存在下,通入液氯进行氯化,生成2-氯代丙酸,然后进入氨水溶液中,以乌洛托品为催化剂,在60℃温度下进行氨化,即生成2-氨基丙酸。最后将反应物送入甲醇溶液中进行结晶,经离心、干燥制得α-丙氨酸成品。(2)α-溴丙酸氯化法将α-溴丙酸、氨水、碳酸氢铵混合搅拌回流7h,然后蒸发至干,再用乙醇浸泡洗去溴化铵,过滤出结晶,再经脱色过滤,加入乙醇得结晶,过滤干燥得成品。(3)氰醇法乙醛与氢氰酸反应生成氰醇,再与氨反应得到氨基腈;然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丙酸钠,经离子交换而得α-丙氨酸。 |
Reaxys RN | 1720248 |
Beilstein | 1720248 |
L-丙氨酸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食入:不要给吃任何东西,处于昏迷状态的人。获得医疗救助。不要催吐。如果清醒和警觉,漱口牛奶或水喝2-4 cupfuls,。
吸入:立即从现场至空气新鲜。如果没有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出现咳嗽或其他症状寻求医疗救护。
皮肤:获得医疗救助。至少15分钟,而用大量的肥皂和水冲洗皮肤,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衣物重新使用前应清洗。
眼睛: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如果刺激症状,应寻求医疗援助。
个人防护:眼睛: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或化学安全护目镜,OSHA的眼睛和面部防护条例29 CFR 1910.133或欧洲标准EN166。皮肤:穿戴适当的防护手套,以防止皮肤接触。服装:穿适当的防护服以防止皮肤接触。
灭火:在压力需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设备,MSHA / NIOSH(或同等学历),和全身防护服。足够浓度的粉尘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发生火灾时,刺激性和剧毒气体,可能会产生由热分解或燃烧。灭火剂:使用最合适的灭火剂。在用火水喷雾,化学干粉,二氧化碳,或适当的泡沫的情况下。
小泄漏/泄露:清理泄漏,立即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清扫干净,然后放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处理。避免产生尘土飞扬的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
L-丙氨酸储运特性
贮藏: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不相容物质。
处理:操作后彻底清洗。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有足够的通风条件下使用。减少灰尘生成和堆积。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物接触。保持容器密闭。避免食入和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