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IKey | VSZGPKBBMSAYNT-RRFJBIMHSA-N |
Inchi | InChI=1S/C16H28N2O4/c1-5-12(6-2)22-14-9-11(16(20)21-7-3)8-13(17)15(14)18-10(4)19/h9,12-15H,5-8,17H2,1-4H3,(H,18,19)/t13-,14+,15+/m0/s1 |
SMILES | CCC(O[C@@H]1C=C(C(OCC)=O)C[C@H](N)[C@H]1NC(C)=O)CC |
LogP | 2.37660 |
PSA | 90.65000 |
酸度系数(pKa) | 7.7 (25°); 6.6 (70°) |
精确分子量 | 312.20500 |
氢键供体数量 | 2 |
氢键受体数量 | 6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9 |
重原子数量 | 22 |
1.
In silico screening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prepolymerization systems: oseltamivir selective polymers through full-system molecular dynamics-based studies
Siamak Shoravi,Gustaf D. Olsson,Bj?rn C. G. Karlsson,Fredrik Bexborn,Younes Abghoui,Javed Hussain,Jesper G. Wiklander,Ian A. Nicholls Org. Biomol. Chem. 2016 14 4210
2.
In silico screening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prepolymerization systems: oseltamivir selective polymers through full-system molecular dynamics-based studies
Siamak Shoravi,Gustaf D. Olsson,Bj?rn C. G. Karlsson,Fredrik Bexborn,Younes Abghoui,Javed Hussain,Jesper G. Wiklander,Ian A. Nicholls Org. Biomol. Chem. 2016 14 4210
3.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 stereoisomer of oseltamivir carboxylate
Andrea Sartori,Luca Dell'Amico,Lucia Battistini,Claudio Curti,Silvia Rivara,Daniele Pala,Philip S. Kerry,Giorgio Pelosi,Giovanni Casiraghi,Gloria Rassu,Franca Zanardi Org. Biomol. Chem. 2014 12 1561
4.
A MOF/DNA luminescent sensing platform for detection of potential COVID-19 biomarkers and drugs
Xinrui Wang,Gilles Clavier,Yan Zhang,Kamal Batra,Nanan Xiao,Guillaume Maurin,Bin Ding,Antoine Tissot,Christian Serre Chem. Sci. 2023 14 5386
5.
A configurational and conformational study of (?)-Oseltamivir using a multi-chiroptical approach
Marcin Górecki Org. Biomol. Chem. 2015 13 2999
6.
Recent progress in chemical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Ahmed Mahal,Meitao Duan,Dhafer S. Zinad,Ranjan K. Mohapatra,Ahmad J. Obaidullah,Xiaoyi Wei,Manoj K. Pradhan,Debadutta Das,Venkataramana Kandi,Hany S. Zinad,Quanhong Zhu RSC Adv. 2021 11 1804
7.
Single H5N1 influenza A neuraminidase mutation develops resistance to oseltamivir due to distorted conformational and drug binding landscape: multiple molecular dynamics analyses
Ndumiso N. Mhlongo,Mahmoud E. S. Soliman RSC Adv. 2015 5 10849
8.
Jatrorrhizine hydrochloride potentiates the neuraminidase inhibitory effect of oseltamivir towards H7N9 influenza
Ye Wang,Miao Yu,Xiaonan Wang,Xin Zhang,Xizhu Wang,Xuexun Fang RSC Adv. 2015 5 64937
9.
Stereoisomers of oseltamivir – synthesis, in silico predic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Viktória Hajzer,Roman Fi?era,Attila Latika,Július Durmis,Jakub Kollár,Vladimír Frecer,Zuzana Tu?eková,Stanislav Miertu?,Franti?ek Kostolansky,Eva Vare?ková,Radovan ?ebesta Org. Biomol. Chem. 2017 15 1828
10.
Oseltamivir-conjugated polymeric micelles prepared by RAFT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s a new active tum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platform
Vitaliy Kapishon,Stephanie Allison,Ralph A. Whitney,Michael F. Cunningham,Myron R. Szewczuk,Ronald J. Neufeld Biomater. Sci. 2016 4 511
奥司他韦物理化学性质
灰白色和浅黄色双色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黄白色粉末。
奥司他韦副作用
奥司他韦(达菲)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5-6],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在2004年1月,FDA还发出对于奥司他韦的消费警讯,声称由于1岁以内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奥司他韦应用于幼儿可能造成脑内药物浓度过高,形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奥司他韦说明书
奥司他韦(达菲)用量为每次1粒,每日2次,共5天,在甲流初期使用。达菲儿童用量和达菲小儿用量还不确定,因为达菲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的数据尚未完全建立。
磷酸奥司他韦 - 药理毒理
磷酸奥司他韦的化学名称为(3R,4R,5S)-4-乙酰胺-5-氨基-3(1-乙基丙氧基)-1-环己烯-1-羧酸乙酯,化学物质登记号CASRN为196618-13-0。奥司他韦口服后经肝脏和肠道酯酶迅速催化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奥司他韦羧酸的构型与神经氨酸的过渡态相似,能够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neu-raminidase,也有称作神经氨酸苷酶)的活动位点结合,因而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NAIs),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病人从出现临床症状后开始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不超过60小时。这种治疗显著缩短了流感症状和体征持续的时间,
达菲
最多时减少45小时。与安慰剂对照,确诊为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使疾病的严重程度减轻大约40%。更重要的是,磷酸奥司他韦减少那些与抗生素治疗流感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健康年轻成年人群减少50%,老年人群减少75%。这些并发症包括气管炎、肺炎和鼻窦炎。
对自然获得的和实验室获得的流行感冒进行的研究显示:应用磷酸奥司他韦并没有损害人类对感染的正常的抗体反应。受试者对流感灭活疫苗的抗体反应并没有受磷酸奥司他韦的影响。
对病毒耐药的可能性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在临床分离株中,病毒耐药性的发生率取决于亚型,大约为2%。
达菲的化学结构式
耐药病毒的携带者可以象正常情况一样清除病毒,临床上并没有趋于恶化的迹象。耐药基因型无优势可言,并且对人的感染性降低。
磷酸奥司他韦 -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日本卫生部门对抗流感药物“达菲”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展开调查。2007年,2月26日午夜,一名14岁男孩在服用“达菲”后从仙台市一座公寓楼的11层跳下身亡,这是日本在过去17个月里发生的第18起与这种畅销药物有关的青少年死亡事件。在这起最新死亡案件中,这名男孩的医生让其连续服用“达菲”5天。26日,这名男孩服用了2片“达菲”。当晚,在其醒来后,他告诉其母亲他要去洗手间,然后,他却拉开正门走了出去。他母亲感觉有些不对劲,并跟了过去。当她看到他正在爬上一个1.3米高的栏杆时,她大声呼叫。警方说,这名男孩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就一头跳了下去。警方表示,他们不认为这名男孩是想自杀。
两周前,一名14岁少女在服用达菲之后,从爱知县蒲郡市一座公寓楼跳下死亡。目前,日本厚生劳动省已要求进口“达菲”的厂家收集服用过这种抗流感药病人的健康情况。在这起事件发生后,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呼吁大众保持冷静。他说:“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厚生劳动省称,医药公司报告说,截止到去年11月,已有54名服用“达菲”的人在日本死亡。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去年11月曾警告说,“达菲”可能会在患者,特别是儿童中引起精神错乱和幻觉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造成死亡。该局提议对美国境内的“达菲”的说明书进行修改,并建议医生和父母们仔细阅读说明书,对服药后的患者也要进行密切观察。
但生产该药的瑞士罗氏制药公司说,因“达菲”副作用而导致的死亡率并不高于流感受害者的死亡率。
由此可见虽然达菲对流感病毒有奇效,但是不可滥用,否则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发生,还可能使病毒产生抗药性,这样,达菲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磷酸奥司他韦 - 原料问题
全球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展,使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分别加紧进行抗禽流感药物的储备和生产。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在全球多个国家抗禽流感药物储备中抢到先机,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禽流感最有效的预治药物,中国内地计划中的禽流感药物储备中,达菲也是主要药品之一。
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90%来自中国内地。罗氏声称放宽生产许可,中国内地企业积极要求和罗氏合作,进行本土化生产达菲或研究生产类达菲的热闹声中。 然而,西安第一家生产莽草酸的企业——陕西惠科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停止生产莽草酸,原因很简单:买不到可以提取莽草酸的原料——八角。此外,西安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西安天一生物有限公司、西安富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莽草酸生产线也都停止运转。
达菲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禽流感最有疗效的药物后,全球对达菲的市场需求膨胀,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价格上涨几倍。据了解,由于莽草酸以往主要用于肿瘤、消炎等药品,市场需求不大,从事莽草酸**的企业也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西安,公司规模一般不大,而且,莽草酸几乎在每家公司的产品结构中都算次产品,不处于主导地位。最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用达菲有效。对于临床确诊病例,达菲使用剂量为75mg bid 。
因为达菲引起的事情
1.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人,目前他们生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胶囊剂(商品名中国大陆称达菲,港译特敏福,台湾译为克流感)是市场上唯一的奥司他韦制剂。2005年10月间,由于禽流感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全球掀起一股抢购达菲的风潮,罗氏也因为不肯开放奥司他韦的专利权、限制达菲销售等行为而遭到广泛的谴责。
2.今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很多人都去买八角,因为他们知道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就来自八角,认为多食用可以预防流感。其实不然,因为八角烹饪的使用,莽草酸形成的概率较低,而且八角食用过多,还可能会中毒。